游客拍照打卡兔子灯“福气船” 王刚 摄
“只有中国年才有十二生肖和福字,不管是船上的新年兔还是福字灯笼,都是我们最熟悉的元素,但是当它出现在西湖游船上,感觉还是非常新鲜。”有游客对西湖游船的这一特别变身表达了喜爱之情。
一个个喜庆圆润的福字,提前送来欢乐年味,瞬间将过年的仪式感拉满,也引发了不少网友喊话:今年的集五福活动快点来,都快过年了,集福换福才是春节标配!
据体验过“福气船”的乘客透露,船上真的有定制福可以扫,还成功领到了彩蛋卡,虽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,但是感觉很惊喜。此外,船上还有定制的暖手宝赠送,让大家泛舟湖上也能暖意融融,和亲朋好友一起享受团聚的温馨时刻。
也有乘客点赞说,“西湖游船也太浪漫了吧,浓浓的年味,满满的过年仪式感呀!”
西湖中秋的月亮船 王刚 摄记者了解到,因为此次兔子灯“福气船”亮相西湖,西湖游船的热度大涨。据马蜂窝近期数据显示,“西湖游船”成了杭州打卡“新地标”,热度大涨135%。
当然,西湖游船的浪漫远不止于此。比如去年中秋“霸屏”大家朋友圈的那33艘月亮船,连续三晚“点亮”西湖,“重现”三潭印月“33个月亮”的传说经典。
活动期间,西湖上,游客们坐着33艘月亮船巡岛夜游、泛舟赏月。行至途中,还有精彩的节日主题表演轮番上演,丝竹雅乐,缥缈而来,将过节氛围直接拉满。
在记者看来,无论是西湖的兔子灯“福气船”,还是西湖的中秋“月亮船”,其可取之处在于借助“兔年”“福”“月亮”等古今共通的情感意向,让现代表达充分走进古代场景,让古人的风雅和诗意,充分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里,再加上新技术的适时“登场”,古今交融的文旅创意,对于传承传统文化、增加审美意趣、优化旅游体验,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。(完)
面向世界,习近平如何讲故事?****** (近观中国·外交篇)面向世界,习近平如何讲故事?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题:面向世界,习近平如何讲故事? 作者 钟三屏 “土地沃壤,稼穑备植,林树蓊郁,花果滋茂,多出善马。” 2022年9月开启中亚之行前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,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描绘撒马尔罕美景的故事。两国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,从故事中扑面走来。 如果说外交是一门关于沟通的艺术,“讲故事”或许正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。可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,也可振聋发聩、发人深省,这是故事的力量。 作为中国故事的“第一主讲人”,习近平常常在出访的演讲里、在国外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,用讲故事的方式让更多国家的人民听见中国的声音,增进彼此间的了解。 细数习近平在外交场合讲过的故事,不难发现,中外绵远悠长的交往历史是其取之不尽的“素材库”。 在海上交通枢纽新加坡,习近平谈起当地博物馆里的郑和宝船模型; 在佛教起源之地印度,习近平提及白马驮经的典故; 在丝绸之路上的伊朗,习近平说到中国使者张骞的副使曾在此受到隆重接待。 …… 资料图:“郑和宝船” 1:1比例复建船体。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历史长河中,中国与许多国家都结下不解之缘,构成如今相知相识的共同记忆。无论是曾经的驼铃相闻,还是舟楫相望,过往的交流成为如今的故事,也构筑起未来的互动基础。 如何让文化背景迥异的听众听得懂中国人的讲述? 那些激发文化共鸣的故事,往往能让讲述者与倾听者之间产生奇妙的“化学反应”,这也正是习近平快速拉近彼此距离的诀窍。 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,习近平讲起同一时代的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——莎士比亚与汤显祖。“每个读过莎士比亚作品的人,不仅能够感受到他卓越的才华,而且能够得到深刻的人生启迪。” 与此同时,他也向在座英国听众介绍,“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‘东方的莎士比亚’,他创作的《牡丹亭》、《紫钗记》、《南柯记》、《邯郸记》等戏剧享誉世界”。 两位文学巨匠的同频共振,拉近了中国与英国的“文化距离”。 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,习近平在谈及海明威和他笔下的《老人与海》时,还特别提起自己的一段轶事:“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,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。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”。 三言两语,几段故事,习近平让听者感到大洋彼岸的中国并非文化中的“他者”。 面向世界讲述中国,习近平也常常采用讲故事的方式,并多次讲到他自己或友人的故事。 在讲述中国的发展历程时,他没有用宏大的场景描述,也没有用任何的统计数字,而是选择了一个与他个人经历紧密相关的村庄——梁家河的变化。 在一次外访中,习近平讲述自己在陕西梁家河当农民的时光,“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、睡在土炕上,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,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”,“我很期盼的一件事,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,并且经常吃上肉。但是,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”。 紧接着,他说起梁家河如今的变化,“今年春节,我回到这个小村子。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,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,用上了互联网,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,村民们有医疗保险,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,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”。
作为14亿多中国人民的领导人,在习近平向外界讲述的中国故事中,复杂而深刻的中国今昔之变浓缩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。中国发展的宏大叙事,还原为一处处生动的细节。 星巴克董事会名誉主席霍华德·舒尔茨当时也是台下的听众之一,通过习近平的讲述,“梁家河”这个此前从未听说过的地名,在他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。发生在这个中国陕北小村庄的故事,让舒尔茨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共通之处有了更深的理解。 “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,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。”在谈笑间,在感动中,在回味深长的故事里,人们看到一个具体又可感的中国领导人,也看到一个宏大而复杂的中国。 解读习近平讲故事,也为更多人成为中国故事的“主讲人”开启了可能。 在互联网时代,每个人都是“价值出口”;在地球村时代,每个人都是“国家名片”。在这个格外需要交流与理解的时代,打动人心的故事,正在成为一门沟通中外的世界语言。(完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